
2010年二级以上论文汇总
序号 | 年份 | 作者 | 成果名称 | 发表期刊 | 发表期数 |
1 | 2010 | 刘鸿武 | 在国际学术平台与思想高地上建构国家话语权——再论建构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的特殊时代意义 | 西亚非洲 | 2010年第5期 |
2 | 2010 | 徐今雅、黄运红 | 澳大利亚学士后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墨尔本大学“教学硕士计划”评析 | 比较教育研究 | 2010年第2期 |
3 | 2010 | 牛长松 | 中国与非洲教育合作的新范式 | 比较教育研究 | 2010年第4期 |
4 | 2010 | 刘鸿武 | 中非发展合作与人类现代文明的再塑造 | 国际问题研究 | 2010年第5期 |
5 | 2010 | 王学军 | 欧盟对非洲政策新动向及其启示 | 现代国际关系 | 2010年第7期 |
6 | 2010 | 牛长松 | 美国与非洲高等教育合作述评 | 比较教育研究 | 2010年第11期 |
7 | 2010 | 周志发、林斌 | 尼日利亚科学教育百年发展进程述评(18959—1999年) | 外国教育研究 | 2010年第1期 |
8 | 2010 | 张小峰 | 外交如何更好地为“走出去”战略服务 | 国际观察 | 2010年第1期 |
9 | 2010 | 张小峰 | 中非经贸合作30年:绩效、问题及措施建议 | 财经问题研究 | 2010年第1期 |
10 | 2010 | 周海金、崇秀金 | 非洲造型艺术对西方近代艺术的影响 | 文艺争鸣 (艺术版) | 2010年第2期 |
11 | 2010 | 周玉渊 | 从东南亚到非洲:日本对外援助的政治经济学 | 当代亚太 | 2010年第3期 |
12 | 2010 | 周志发、林斌 | 重建教师概念:“分享错误型”教师 | 学术界 | 2010年第3期 |
13 | 2010 | 李鹏涛 | 中非关系的全面提升与中国新移民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 2010年第4期 |
14 | 2010 | 蒋俊 | 论尼日利亚的族群问题与国家建构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年第5期 |
15 | 2010 | 刘云 | 美国对中东政治伊斯兰政策的演变-----从卡特到老布什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年第5期 |
16 | 2010 | 张小峰、玄兆娟 | 中国对北非阿拉伯国家投资现状、动因及策略选择 | 阿拉伯世界研究 | 2010年第3期 |
17 | 2010 | 周玉渊 | 论东盟决策过程中的第三轨道外交 | 东南亚研究 | 2010年第5期 |
18 | 2010 | 周玉渊、刘鸿武 | 论多边对非合作框架下的中国对非战略 | 太平洋学报 | 2010年第7期 |
19 | 2010 | 周志发、林斌 | 论中国特色的民主化模式——基于容错性民主的视角 | 学术界 | 2010年第9期 |
20 | 2010 | 周志发、蔡丽娟 | 赞比亚技术教育以及职业和创业培训发展阶段研究 | 外国教育研究 | 2010年第12期 |
21 | 2010 | 牛长松、陈曾敏 | 南非教育千年发展目标:进展、举措与挑战 | 外国教育研究 | 2010年第12期 |
22 | 2010 | 徐今雅、王佳 | 撒哈拉以南非洲农村教师流失:问题与对策 | 外国教育研究 | 2010年第12期 |
23 | 2010 | 刘青海 | 国际技术扩散与区域经济增长:政策、效果与启示----韩国、印度和巴西的比较研究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2010年第12期 |
24 | 2010 | 刘鸿武、李彩 | 认知非洲艺术的意义 | 文艺争鸣(艺术版) | 2010年第2月刊 |
25 | 2010 | 蒋俊、刘鸿武 | 非洲艺术的多维认知及其反思 | 文艺争鸣(艺术版) | 2010年第8月刊 |
26 | 2010 | 巩小强 | 克里夫顿及其音乐现象学--评《倾听音乐——应用现象学研究》 | 文艺争鸣(艺术版) | 2010年第10期 |
27 | 2010 | 巩小强 | 非洲音乐学研究的情势与机遇——普敦国际音乐学术研讨会启示录 | 文艺争鸣(艺术版) | 2010年第20期 |
28 | 2010 | 刘鸿武 | 初论建构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 | 西亚非洲 | 2010年第1期 |
29 | 2010 | 李鹏涛 | “静悄悄外交”的困境——评析姆贝基时期南非对津巴布韦政策 | 西亚非洲 | 2010年第1期 |
30 | 2010 | 蒋俊 | 非洲人类学:演进、实践与启示 | 西亚非洲 | 2010年第3期 |
31 | 2010 | 牛长松 | 南非高等教育公平化改革及成效 | 西亚非洲 | 2010年第3期 |
32 | 2010 | 周术情 | 非洲油气开发主体意识与中非能源合 | 西亚非洲 | 2010年第8期 |
33 | 2010 | 马恩瑜 | 走进义乌穆斯林社区 | 中国宗教 | 2010年第6期 |
34 | 2010 | 刘云 | 后冷战时期美国学术界对政治伊斯兰的认识 | 宁夏社会科学 | 2010年第2期 |
35 | 2010 | 刘云 | 土耳其的军队与政治现代化的发展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0.3.25 |
36 | 2010 | 蒋俊 | 从贬抑到追捧:非洲艺术华丽转身的背后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0.9.14 |
37 | 2010 | 王学军 | 非洲安全的两种话语:人的安全还是政权安全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0.10.7 |
38 | 2010 | 蒋俊 | 润物细无声:中国援非医疗队50年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0.11.18 |
39 | 2010 | 马恩瑜 | 非洲艺术中的宗教元素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0.11.30 |
40 | 2010 | 胡美、刘鸿武 | 中国援非五十年与中国南南合作理念的成长 | 当代中国史研究 | 2012年第3期 |
作者:
发表时间:202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