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院情动态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活动报道】浙师大举办Z世代国际青年“感知中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活动

打起手鼓唱起歌,我骑着马儿翻山坡,千里牧场牛羊壮,丰收的庄稼闪金波……” 这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作曲、反映新疆特色的民族歌曲,节奏欢快、曲调优美,展现了一幅美好生活的图景,也表达出人民的喜悦与憧憬,以及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豪情。

42日,“打起手鼓唱起歌”——浙师大Z世代国际青年联欢晚会暨国际青年“感知中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对话会在金华市源东乡东叶村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师范大学主办,中共金华市委统战部、民建金华市委会为支持单位。来自俄罗斯、莫桑比克、喀麦隆、阿尔及利亚、加纳、越南等国家的青年学生代表与中国大学生一起参加本次活动。

在行走中感知美丽乡村

白墙黑瓦,木椽飞檐,一座古朴的三合院式宅院静静地坐落在村子里。这就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父子曾经的住宅,院落不大,却承载了近百年的文化历史。离故居不远处,文化广场、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发展。

中非学者在东叶村考察后合影 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袁睿桢 摄

中非学者参观施光南父子故居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大家的心都往一处想,团结合作,甘于奉献,建设和改革的过程震撼人心,且富有教育意义。”来自津巴布韦的留学生杨艺言看完故居里有关中国多党合作历史的展览,表示自己非常享受这次参访。

来自缅甸的留学生何彬彬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她身着汉服、旗袍等中式服装,与朋友们轮流在古典雕窗前拍照打卡,为自己能够融入中国文化感到兴奋。“中国注重把从前古老的文化保存并记载下来,再留给后代人看,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中非学者参观施光南父子故居,感受中国音乐家的家国情怀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我们这一代人往往都是通过网络和书本来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很少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实践出真知’。”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田鹤轩表示这次的考察收获满满。东叶村是“民建先贤”施复亮和“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父子的故乡,国际青年从这里可以感知民革先贤希望改变中国命运的那份热切渴望,人民音乐家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以及中国多党合作、携手推进乡村发展的希望之光。

东叶村村支部书记陈春生向非洲青年介绍该村的“共富经” 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袁睿桢 摄

中非青年行走在绿意盎然的村道上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中非学者考察东叶村老年活动中心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在对话中献策共同富裕

当天下午,国际青年“感知中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对话会在东叶村进行。青年学生结合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与政府领导、村民代表、专家学者等一起探讨交流。

国际青年“感知中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对话会会议现场 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袁睿桢 摄

浙师大党委委员、组织部、统战部部长吕迎春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摄

浙师大党委委员、组织部、统战部部长吕迎春指出,教育作为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源。近年来,浙师大深入贯彻国家部署,积极服务浙江“两个先行”,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充分彰显了责任与担当。通过对话会,吕迎春希望浙师青年学子特别是留学生青年朋友在今后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乡村,切实担当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为促进各国民心相通和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浙师智慧与力量。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教授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教授表示,当前国际交流重在青年,中国青年要走向世界,也欢迎世界青年走进中国。浙师大非洲研究院扎根金华,已成为连接中国与非洲的一座桥梁。Z世代国际青年考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省,关注浙江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共同富裕具有积极意义。刘鸿武希望国际青年可以承担起中外沟通纽带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东叶村书记陈春生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东叶村书记陈春生为在场青年阐述了东叶村擘画“共同富裕”新画卷的三条路径:走好“生态路”,多次提升村庄环境;走好“创新路”,推动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民建之家”建设与“金田共富”项目运行;走好“文化路”,培育“光南文化”品牌,实现精神共富。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喀麦隆籍教师罗德里格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中非文化交流必须以中非青年的兴趣为着力点。”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喀麦隆籍教师罗德里格指出,要秉持“中国的非洲观”和“非洲的中国观”,加强“世界的中非观”;要鼓励双方互相推广语言文化,促进中非人民相互了解;要加强艺术交流,借各类文化活动推动中非互融共进。罗德里格期盼未来能与Z世代国际青年共同拓展新时代的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党委书记王珩教授主持对话会

浙师大非洲博物馆馆长、马里籍高级研究员约罗教授

民建金华市委主委杨坚明

民建会员之家”建设者、明家装饰集团董事长卢森军

国际青年“感知中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对话会现场,国际青年踊跃发言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我认为中国乡村的美丽在于其历史和文化,乡村振兴可以更多地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来自所罗门群岛的留学生Panisaga Alfinda对乡村振兴有独特的看法。

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选择回到乡村而不是逃离乡村,非洲留学生也可以回到非洲去把它建设得更美好。”“在东叶村,我看到了中国政府是如何帮助人民缩小贫富差距,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原则,我也想参与到这样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在与嘉宾对话的环节,国际青年踊跃表达自己对中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感知与思考,以面向世界、聚焦中国的姿态,展现出Z世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和对世界未来的美好憧憬。

国际青年“感知中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对话会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在歌舞中促进文化交融

当晚,在东叶村原森圆曲音乐民宿大草坪上,浙师大Z世代国际青年联欢晚会正式拉开序幕。现场的国际青年朋友们热情高歌,带来了彰显不同文化特色的节目。

浙师大Z世代国际青年联欢晚会活动现场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罗德里格(喀麦隆)、夏芷椰主持晚会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开场表演《狮舞青春》,表演者体育学院学生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开场表演《狮舞青春》,表演者体育学院学生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浙师大体育学院学生带来的开场表演《狮舞青春》瞬间点燃现场气氛。四头金毛狮子在草坪上灵活地跳跃,配合着灵动的剑术表演,引得观众们连连喝彩。当舞剑者发出气势十足的喊声,许多留学生也激动地比划起手势,有模有样地在现场学习起来。

歌曲《朋友》,表演者田鹤轩(尼日利亚)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歌曲《声声慢》《赤伶》,表演者何彬彬、何翠芬、杨丽薇(缅甸)、李娜(泰国)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来自缅甸、泰国的四位留学生为大家带来歌舞《声声慢》,不仅生动地刻画出李清照的形象,还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东南亚风情非常自然地融合起来,表达了她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喜爱。来自尼日利亚的田鹤轩则用标准的汉语独唱一首《朋友》,寓意国际青年们都可以成为携起手来成为共筑美好家园的挚友。

舞蹈《邵多丽》,表演者艺术学院学生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琵琶独奏《春雨》&书法展示,表演者陈思瑜、潘亚楠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清脆的乐音像一颗颗珠玉落在盘中,笔墨的芬芳如淅沥的春雨滋润心田。一支琵琶名曲,一副书法对联,蕴含了中华几千年艺术的结晶,传达了对国际青年之间纯真友谊的衷心祝愿。

 “国际青年大联欢,共叙友谊向未来。”正如对联所写,国际青年们通过唱歌、跳舞等艺术形式使得心与心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场中国传统文化与亚非拉民族文化交融的盛宴也在《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欢快旋律中落下帷幕。

晚会现场热情的中非青年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陈琦 摄

《打起手鼓唱起歌》

表演:夏代提·夏木西丁(负责人)、娜迪热·阿布都沙拉木、艾斯哈儿·托合提麦麦提、叶里森·叶尔江、艾丽菲然·阿西木江 陈琦 摄

晚会参与人员合影 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袁睿桢 摄

本次活动由浙江师范大学主办,具体由浙师大统战部、宣传部、国际处、非洲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共同承办。同时,活动也得到了金华市各方各界的重视与支持,包括中共金华市委统战部、民建金华市委会的大力支持,金东区委统战部、源东乡党委政府、东叶村“两委”、原森圆曲音乐民宿、民建浙师大基层委、民建金东区基层委的积极协办。


文字:程松泉 申屠英姿 

图片:袁睿桢 陈琦

编辑:陈琦

审核:王珩 单敏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4-06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地址:中国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邮编:321004

电话:0579-82286091(办公室)

传真:0579-82286091

邮箱:ias@zjn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