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学生工作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非研之声】天高海阔,任君飞翔 —非研之声学术报告会(丽泽论坛第五十一讲)成功举办

514日下午,非洲研究院研究生学术活动——非研之声学术报告会(丽泽论坛第五十一讲)在邵逸夫图书馆一楼113教室顺利举行。非洲研究院肖玉华博士、陈立博士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做了精彩点评。本次论坛由非洲研究院研究生会学术部杨建盟主持,19政治学研究生杨琦19政治学研究生钟镇远19政治学研究生臧鑫华担任主讲人,相关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一、杨琦——“侵略者”到“维和者”—埃塞俄比亚在索马里的角色转换

埃塞俄比亚是索马里最重要的邻国之一,它对索马里的影响超越一切外部行为体。然而,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之间并非睦邻友好的关系,而是存在极为复杂的地缘政治矛盾以及难以调和的国家利益冲突,它们之间的互动往往牵动着非洲之角的安全局势。杨琦主要从角色转换的过程、角色转换的动力、角色转化的实质三个方面进行解读,通过回顾埃塞俄比亚在索马里角色转换过程的历史沿革——从1991年西亚德·巴雷政权倒台到2014年埃塞俄比亚加入非索特派团,进而得出埃塞俄比亚由侵略者转换为维和者的观点,并从合法性问题以及成本转移问题两个层面分析埃塞俄比亚得以完成角色转换的动力。合法性是指行为体对一种统治或一项制度应当被遵守的规范性认识,而程序、价值、功能三者则是具备合法性的三个条件,分析埃塞俄比亚在加入非索特派团前后的区别便得以知晓埃塞俄比亚已完成了维和者的身份转化。同时,在埃塞俄比亚的政治精英们看来,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代价高昂且难以负担,而通过参与维和的方式加入非索特派团,则能够将其干预索马里的军事成本转移,可谓一举三得。



肖玉华老师首先肯定了杨琦对于学术研究的态度,学术研究不仅应向老师中学习,也应当与同学相互交流,进而引发新的讨论思考。其次,在分析原因层面,埃塞俄比亚在索马里地区有一定的历史积怨,进行观点阐述时可结合分析埃塞俄比亚积极出兵的原因。最后,试图从国际关系的理论框架来分析非洲问题,分析埃塞俄比亚参与索马里的问题,这是有意义的尝试,但是在非洲问题研究时,这些理论最好是隐藏在笔触之下,成为论文行文的背后逻辑,不宜过于突出之前的知识理论系统,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影响。陈立老师则从该选题的创新性以及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引用两方面肯定了杨琦对待学术问题的专业性。


二、钟镇远——埃及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复兴大坝问题的可能性分析

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关于复兴大坝的争端已步入第十个年头,旷日持久的谈判不仅没有弥合上游与下游国家的分歧,反而使上下游国家的矛盾趋于激化。钟镇远通过分析近十年谈判未弥合三方分歧、水资源问题背后实为权力问题,以及金萨沙会谈后暴露出的三个主要分歧三个层面对复兴大坝问题背景进行了简介,并进而得出了初步结论,即埃及会采取以逼迫埃塞在谈判中让步为目的的有限军事手段。随后钟镇远就理论基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战争是国家塑造或捍卫国际地位的手段,当国家领导人认为只能通过战争来捍卫或提升本国国家地位后,将会有较强的动机采取战争措施。当国家具备该动机且认为国际环境支持其采取战争措施后,国家将会采取战争手段。战争是国家采取军事手段后事态扩大化的结果,因此采取军事手段的动机等同于战争的动机。而对于埃及采取军事手段的前提,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复兴大坝问题极大冲击了埃及在流域内的国际地位,军事手段是捍卫国家地位的最后方式。其二,埃及认为国际环境支持其采取军事手段。



陈立老师对于选题的新颖性与时效性给予极大肯定,但同时也指出了一大问题,即在引用相关理论之后,并没有通过理论去论证埃及出兵的可能性,存在为了引用理论而理论的不足,应当在观点与理论衔接方面多加关注。肖玉华老师也进而指出,理论基础与观点相脱节使硕士论文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在引用理论之后,应当根据理论,根据所掌握材料进行适当取舍。例如,埃及出兵可能性应当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搜集,从各方面角度思考,分析埃及采取军事手段的可能性,同时对于问题的思考也不应拘泥于所得出的结论。


三、臧鑫华——东非国家为什么会支持他国叛军?

臧鑫华通过意大利驻刚果金大使遭叛军组织袭击身亡事件引入,进而联系自身所研究的问题,提出非洲的反政府武装问题在非洲国家独立前便已存在,自80年代以来,国家互相支持叛军的行为已十分普遍,而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有无相关模型可解释此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两个层面。臧鑫华简要分析了叛军作为非国家行为体在非洲大陆的重要性后,具体阐述了东非国家支持他国叛军的背景,国内矛盾转为地区政治,内战与本国的安全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地缘毗邻性导致内战容易外溢到邻国,增加了外部干预的意愿与机会。而支持叛军的行为形成了互相支持叛军的联盟网络,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间和反政府组织之间相互竞争的联盟网络覆盖了大部分地区,政权不稳定的威胁在该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安全困境。最后,臧鑫华作出总结,对于东非国家支持他国叛军的现象,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在叛军数量极多,尊重边界与领土完整国际准则的约束条件下,基于威胁认知后的反应以及传递他国信号是两大重要原因。



陈立老师首先肯定了臧鑫华在观点表达方面的流畅自然以及在解释原因方面时理论与观点较为紧密的结合。随后指出了其在内容层面存在的问题,对于东非国家为何支持他国叛军,虽然举了例子,但所举案例并不具有代表性,将主题限制为东非国家的特殊性并没有很好体现出来,这是需要注意的方面。肖玉华老师则从观点阐述层面提出了不同看法,在陈述时应注意自己的表述,得出结论应当有充分的依据,而不是跳脱资料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当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不是受自己个性化主观化的观点影响,同时,在学术性观点阐述时,可对其进行适当分类,形成条理清晰的框架结构。


四、总结

本次论坛在非洲研究院研究生会的大力支持和各级研究生的积极参与下顺利结束。相信通过本次论坛,同学们能在资料梳理、理论运用、框架建构、观点表达等方面有所收获,同时也能学以致用,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



文  字丨胡洁琼

图  片丨薛智丹

审  核丨廖思傲

编  辑丨张书林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5-15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地址:中国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邮编:321004

电话:0579-82286091(办公室)

传真:0579-82286091

邮箱:ias@zjn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