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非洲研究文库  文库序言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文库序言

    深入了解非洲,增进中非友好

    ——《非洲研究文库》总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助理

      

    非洲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人口约10亿,共有53个独立国家和1500多个民族,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的一只重要力量。近年来,非洲局势发展总体平稳,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一体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社会对非洲关注和投入不断增加,非洲在国际格局中地位有所上升。

      

    中国是非洲国家的好朋友、好伙伴,中非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汉朝时期,中非双方就互有了解,并开始间接贸易往来。1405~1433年,明朝航海家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其中4次到达东非沿海,至今肯尼亚等国还流传着郑和下西洋的故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非关系新纪元。19565月,中国同埃及建交,开启了新中国同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中国曾大力支持非洲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在非洲国家赢得独立后,中国坚定支持非洲国家维护主权和尊严、真诚无私地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赢得了非洲朋友的尊重和信任。中非友好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中非人民的友谊与日俱增。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非双方领导人共同关心和亲自推动下,中非关系在传统友好基础上呈现新的全面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010月,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并召开首届部长级会议,这在中非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此后论坛逐步发展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2004年和2006年,胡锦涛主席两次访非,同非洲领导人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中非关系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个广泛共识。2006年初,中国政府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将“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相互学习,共谋发展”确定为新时期中国对非政策的总体原则和目标,受到非洲国家的普遍赞赏和欢迎。

      

    2006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3届部长级会议成功举行,中非领导人共同确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中非关系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7年初,胡锦涛主席专程访问非洲,全面启动了北京峰会后续行动的落实。20092月,胡锦涛主席再次访问非洲,进一步巩固了中非传统友谊,拓展了双方务实合作,有力推动了北京峰会各项成果的全面落实。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中非经贸合作取得跨越式发展,中非贸易额从2000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升至2008年的1068亿美元,提前两年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中非在文化、科技、金融、民航、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随着中非关系的蓬勃发展,中国社会各界深入了解非洲与中非关系的兴趣和需求逐年上升,这对国内从事非洲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需求。在此背景下,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主持编撰的大型非洲研究丛书《非洲研究文库》应运而生。《非洲研究文库》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按照“学科建设和社会需求并重”、“学术追求与现实应用兼顾”的原则,遴选非洲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分《非洲高等教育国别研究》、《中非关系研究》、《非洲国际关系研究》、《非洲发展研究》、《非洲研究博士论文》、《非洲专题史》、《非洲国别史》、《非洲研究译丛》等八个系列逐步编撰出版,集学术性和知识性为一体,力求客观地反映非洲历史和现实,是一项学科覆盖面广、具有鲜明特色的非洲基础研究成果。这套丛书致力于为研究非洲问题和中非关系提供了详尽的史料和新颖的视角,有利于增进各界对非洲的深入了解和认知。丛书第一本《全球视野下的达尔富尔问题研究》于200810月问世,社会反响良好,该书对全面客观地了解达尔富尔问题和中国对非外交具有积极意义。

      

    《非洲研究文库》的推出离不开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辛勤工作。浙江师范大学开展对非洲研究工作已有十多年历史,取得不少成果, 20079月,该校正式成立非洲研究院。这是国内高校中首家综合性非洲研究院,设有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非洲经济、非洲教育、非洲历史文化四个研究所,以及非洲图书资料中心、非洲艺术传媒制作中心和非洲博物馆,是教育部教育援非基地,在喀麦隆建有孔子学院,为推动中国的非洲问题研究、促进中非关系、文化交流和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本人多年从事和主管对非外交,对非洲大陆和非洲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得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合作推出《非洲研究文库》系列丛书,甚为欣慰。我为越来越多的国人将通过丛书进一步了解非洲和中非关系,进而为中非友好事业添砖加瓦感到振奋;我也为中国学者在非洲和中非关系研究领域取得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成果感到高兴。我相信,《非洲研究文库》系列丛书的出版,将推动国内对非洲和中非关系的研究更上一层楼。谨此作序,以表祝贺。

      

    二〇〇九年二月






    前言

      

    非洲大陆地域辽阔,文明悠久,民族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与非洲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质的飞跃。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与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都产生了走进非洲、认知非洲、了解非洲的广泛需要。加强对非洲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教育、中非关系各方面的研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已经显得日益重要。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日趋紧密,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一批批浙江人远赴非洲闯市场,寻商机。如今在广袤非洲大陆的城市与乡村,都可以找到浙江人辛劳创业的身影。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非洲人来到浙江经商贸易,寻求发展机会。


    世纪之交,基于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的需要,浙江师范大学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凝炼办学特色,积极开展对非工作,重点在汉语国际推广、人力资源开发与非洲学术研究三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产生了广泛影响。1996年,受国家教委派遣,我校在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建立了“喀麦隆汉语教学中心”,十多年来,已有1000多人在该中心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其中外交官和研究生达500多名,对象遍及非洲近20个国家。中心在非洲诸多国家已声名远播,被喀麦隆政府及周边国家赞誉为“体现南南合作精神的典范”。2005年,为表彰中国教师在传播汉语言文化、发展中喀友谊方面所作的特殊贡献,喀麦隆政府授予我校3位教师“喀麦隆金质劳动勋章”。2007年11月,该中心发展为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和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2007年胡锦涛主席访问喀麦隆期间,中喀两国元首共同做出了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决定。同年11月9日,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副组长陈进玉率团赴喀举行隆重的孔子学院揭牌仪式,由此掀开了中喀文化教育交流新的一页。


    从2002年开始,我校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在教育部国际司和商务部援外司的具体指导下,积极承担教育部和商务部的人力资源开发项目,邀请非洲各国高级教育官员和大学校长到国内研修。迄今为止,我校已举办了13期非洲高级教育官员研修班,有42个非洲国家的240余名大、中学校长和高级教育官员参加了研修。2004年,我校成为教育部4个教育援外基地之一。2006年,我校承办国家教育部“首届中非大学校长论坛”,来自14个非洲国家的30名非洲大学校长、高级教育行政官员以及国内几十所高校的校长、学者和部分教育行政官员参加了论坛。此外,学校还于2009年5月承办了教育部第七次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援助工作会议。 


    在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人力资源开发的同时,学校审时度势,抢抓机遇,迅速启动非洲研究与学科建设工作。2003年,我校成立了国内首家专门研究非洲教育及发展的学术机构——非洲教育研究中心,由时任校长的徐辉教授兼任主任。随后,中心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的《非洲高等教育国别研究工程》项目,派遣14人分赴非洲7个国家进行实地调研。几年来,学校还承担了多项国家汉办对非汉语推广研究课题,并向教育部提交了多个有关中非教育合作的政策咨询报告。2007年9月1日,经多方论证,精心筹划,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联合共建,成立了国内首家综合性的非洲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由时任校长的梅新林教授兼任院长,刘鸿武教授任执行院长,顾建新教授任副院长。期间,学校同时主办了《面向21世纪的中非合作:战略与途径》国际学术会议。非洲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我校的对非工作进入了一个汉语国际推广、人力资源开发与非洲学术研究三位一体而重点向非洲学科建设迈进的崭新历史阶段。


    浙江师范大学成立非洲研究院的学术宗旨是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校学科发展。其发展目标是以“非洲情怀、中国特色、全球视野”的治学精神,构建一个开放的学术平台,聚集国内外非洲学者及有志于非洲研究的后起之秀,开展长期而系统的非洲研究工作,通过若干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使其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非洲学人才培养基地、学术研究中心、决策咨询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以学术服务国家,为中非关系发展做出贡献。


    非洲研究院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政策咨询等为一体,设有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非洲经济、非洲教育、非洲历史文化4个研究所,以及非洲图书资料中心、非洲艺术传媒制作中心与非洲博物馆。现有专职人员25人。他们的成果曾获国家领导人嘉奖,有的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省政府特殊津贴奖,年轻科研人员多优为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的博士,受过良好学术训练并有志于非洲研究事业。研究院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客座教授、兼职研究员。


    非洲研究院成立一年多来,工作成效显著,获得浙江省政府“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组建起了一支以省特聘教授、著名非洲研究专家刘鸿武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非洲研究团队,先后承担国家外交部、中联部、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国务院侨办等部门一系列重要研究课题与调研报告项目,出版发表了包括《全球视野下的达尔富尔问题研究》等一批有学术影响力的成果。2008年,非洲研究院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列为与非洲国家互换奖学金项目单位后,开始启动“非洲通人才培养计划”,一批青年科研人员与研究生被选派至非洲国家的大学进修学习。2009年,在浙江省与中国社科院领导支持下,非洲研究院列入浙江省与中国社科院省院共建重点学科行列,并与该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开展了很好的合作,与非洲及欧美国家非洲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


    我校的对非工作与非洲研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学术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省委、省政府、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领导相继莅临视察,指导工作;外交部非洲司、政策规划司、中联部非洲局、教育部社科司、国际司、商务部援外司、国家汉办以及外交学院、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先后来院指导发展规划、建设思路及科研工作;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外事办、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等部门领导与专家也对研究院给予了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对非工作与非洲研究的顺利开展。


    编纂《非洲研究文库》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长期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学术工作,由相关部门领导与著名学者组成编纂委员会,以“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并重”、“学术追求与现实应用兼顾”为基本原则,遴选非洲研究重大领域及重点课题,以国别和专题研究之形式,集合为八大系列的大型丛书,分批分期出版,以期形成既有学科覆盖面与系统性,同时又具鲜明特色的基础性、标志性研究成果。值此《文库》即将出版之际,谨向所有给予研究院热忱指导和鼎力支持的有关部门,应邀担任《文库》顾问与编委的领导与专家,为《文库》撰写《总序》的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先生,以及出版《文库》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一并表示衷心的谢忱!


       中国的非洲研究历经几代学者的努力,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目前国家高度重视非洲研究和人才培养,国内已经有多所大学建立了非洲研究的学术机构。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与各相关单位开展更有效的合作,共同努力,为中国非洲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新林

    吴锋民


    二00九年五月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地址:中国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邮编:321004

电话:0579-82286091(办公室)

传真:0579-82286091

邮箱:ias@zjnu.cn